来源:河南汽车在线 作者:周娜 时间:2014-06-17 14:45:35
【河南汽车在线】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代社会,人才已经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。谁拥有人才,谁就拥有主动权,就能占领发展制高点。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汽车合作企业,多年来,一汽-大众凭借强大的人力资源体系,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汽车人才,为其稳健、高速的发展奠定了不可或缺的软实力。一汽-大众在人力资源体系的深耕细作不但成就了自身的“领军者”地位,销量频繁“加冕”,还承担起为中国汽车行业输送人才血液的“造血”功能。正是基于此,一汽-大众也被业内誉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汽车行业的“黄埔军校”!
近日,记者探秘一汽-大众高品质、高销量“双高”背后的人力资源体系,直击“黄埔军校”训练营。
入门难:全球汽车顶尖人才“猎场”
2013年9月,当小李接到一汽-大众入取通知时,他激动得手指尖都有些发麻了。小李毕业于“985” 工程大学机械专业,已是天之骄子,他万万没想到,进一汽-大众还是“太难”。
“要求专业成绩排名在前50%、英语六级……职业技能测评、专业技能测评、小组测评、面试……几轮下来,很多同学都被淘汰了。入取的少之又少!”小李直到在一汽-大众工作半年才知道,当年全国“985”、“211”工程大学汽车和机械专业的三、四万名学生投了简历,最终进入一汽-大众工作的只有400余人。
事实上,一汽-大众为了选拔顶尖人才加入团队,开拓了多种渠道,“预开发”项目就是其中之一。一汽-大众与6所“211”重点大学合作,为立志加入一汽-大众团队的学子组织预开发培训班。一位同学说:“这机会实在太难得了,我在大三时就接受了一汽-大众提供的德语培训、轿车产品新技术培训、CATIA软件培训和项目管理培训。这在中国其他任何一所学校,都是学不来的。对于我来说,我已经接受了一汽-大众20几年的经验浇灌,已经是一名一汽-大众的工程技术人员了!”
某高校2009年就参加了“预开发”项目,招生处工作人员有感而发地说:“几年下来,‘一汽-大众’这几个字已经成为我们招生处的第一‘金字招牌’,很多报考学生只有一个目的,就是通过几年学习,进入一汽-大众工作!”
一汽-大众已经将招聘视野拓展到全球。2011年,德国第一场海外招聘会举行,目前,美国等多个汽车产业发达国家成为一汽-大众吸纳全球顶尖人才的“猎场”。每年一汽-大众海外招聘都会引爆一大批华人的归国热情,吸引力可见一斑。
2011年归国到一汽-大众工作的一名海外留学生说:“此前,我并没有回国工作的计划……但是在一汽-大众海外宣讲会上,我的爱国热情涌动起来,原来在中国还有这样有实力的汽车制造企业。宣讲人员的风度、对汽车行业的见解和这个企业的‘技术含量’,让我立即做出了决定!”通过海外招聘,每年都会有二三十名海外留学生归国,成为一汽-大众人,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。
不管成为一名管理人员,或是一名工人,在一汽-大众都是优中选优的过程。虽然目前一汽-大众已经确立全国性战略布局,对人才需求量十分巨大,但也从没有考虑降低人才选拔标准。“一汽-大众只招收高专院校毕业生,而且,必须是高专院校中的‘211’!”这个不可动摇的标准,将一大批人阻隔在一汽-大众门外,望而兴叹。
立足高品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
面对产能规模逐渐扩大带来的人才需求,一汽-大众创新性地制定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定向培养机制。学生不仅要用2年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一汽-大众与校方定制的专业教材,更要用1年的时间进入一汽-大众长春工厂的培训基地,进行实际操作培训。通过在不同岗位上轮训学习,一汽-大众与校方合作,力求将实习生们培养成岗位技术过硬、职业素养良好、创新改善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。
小孙是长汽高专的一名学生,他感到很幸运。“我们学校和一汽-大众有合作,我和同学们从大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未来的工作是什么,比如模具维修工、机电维修工、三坐标测量工、白车身匹配工等等。大二、大三时,一汽-大众还会按照技术需求配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,并保证我们拿出两个学期到公司进行工厂认知学习和技术深化实训。”目前,这种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优秀工人和技师的模式已经被复制到了一汽-大众西南基地和华南基地,不仅为为企业的高速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,更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就业率提升产生积极的促进用。
购车咨询热线:0371-86122366
周一至周五 (9:00 - 18:00) 法定假日除外